陕西送出电量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
在电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省份在供需考虑上都是供大于求的,这有利于促进发电侧的竞争,给予购电侧更优惠的价格。由于安全约束与调峰调频电量是必发电量,且已经明确了各火电厂上限电量包括机组必开方式下按50%确定的供热电量、安全约束电量,以及按13%确定的各电厂调峰调频电量。
1月8日,甘肃省发布了2018年的电力直接交易公告,晶见也对交易方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点此阅读)。发电侧:准入127家直接交易电量320亿千瓦时。其中:电解铝企业4家138.57亿千瓦时,铁合金企业30家71.25亿千瓦时,碳化硅企业35家22.95亿千瓦时,电石企业6家22.27亿千瓦时,战新骨干企业57家19.45亿千瓦时,兰州新区企业28家9.49亿千瓦时,政策明确企业8家28.37亿千瓦时,铁路牵引变6家7.64亿千瓦时。这不会是个例,我们需要重视。在今年的交易规则中也写道,供热电量、水电电量只申报电量,不申报交易价格,交易价格也参考本次直接交易已形成的市场价格综合研究明确。
用户参与市场既得不到优惠,电厂参与交易还要面临亏损,这算不算是一个两亏的情况呢?为此,多个省份在交易规则或交易方案中提倡价格联动机制(点此阅读),希望借助这个灵活的价格机制实现发用双方的共赢,营造持续长久发展的生态关系。供需平衡,难竞争出优惠价格首先是市场供需平衡,供需比是1:1。这不会是个例,我们需要重视。
今年以来,我省虽然继续实施了大用户直购电政策,但由于煤价涨幅较大、居高不下,导致今年直购电让利幅度较去年明显缩小,企业实际到户电价仍然偏高,缺乏竞争优势而到了11月中旬,因大部分电量已通过自有售电渠道解决,价差回调到6.8分左右。统观市场经济发展,用户的思维转变、用能习惯、主体培育都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未来面对电价调整、煤价上涨、偏差考核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售电公司在与代理用户签订合约时,尽量对市场价格变化影响约定价格等细节条款作出约定;在约定保底成交电量时优先考虑约定为无约束成交量;在签订市场化合同电量时切勿冒进,避免偏差考核造成更大经济损失,进一步提高管理精细度,以此防范风险并增加收益。
所以电力期货、远期现货及期货交易等品种是可行且必须的。于电力市场化改革而言,其核心是全面市场化取向的电价形成机制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基于广东电力交易第一轮博弈中发电厂的惨痛经历,全国各地发电厂纷纷吸取教训,采取抱团的措施规避风险。截至今年11月初,某央企发电集团所属售电公司用度电价差8分以上的价格,最高甚至达到9分来大规模拓展用户,但对于独立第三方售电公司,最多给出7.5分价差。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7万亿千瓦时,按照相关规划中2018年工业用电量全部放开,2020年商业用电量全部放开,面向社会资本打开的售电市场规模每年可达数万亿元。新一轮电改实施至今近3年的时间里,售电市场的蛰伏、售电公司的洗牌,从全民盛宴到泥沙俱下,售电市场中的各方主体逐渐回归理性,售电市场的格局日趋明朗,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服务和产品的改革初衷逐步体现。
全国进入及通过公示程序的售电企业已逾3000家,完成工商注册成为预备队员的售电企业更数倍于此,达到近万家,其中绝大部分为社会资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技术为入口、以综合能源服务为突破,才能摆脱市场化初期的纠葛与挣扎,在逐步放开的售电市场规模和更大的想象空间中释放和分享改革红利。在统一出清和偏差考核规则推出之前,大家都觉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但冒进签约的背后,还是售电公司来买单。但若此时宣判独立售电公司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未免有管中窥豹,为时过早之嫌。
加上市场上虚假信息的挑动,原本期待着市场高开低走的售电公司也纷纷硬着头皮参与竞价,造成长协折扣价格一路走高,进入非理性区间。于售电市场建设而言,首先,稳步放开市场化电量,加强对售电公司资质监管和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保证售电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大部分行业的发展也都呈现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随着利润空间逐渐收窄,纯粹开展售电业务的独立售电公司数量将会越来越少。9号文的印发,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打破传统垄断,通过市场决定价格,还原电力企业属性和电力的商品属性;售电侧改革,意在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有利于更多的用户拥有选择权,将利润转移到售电侧和用电侧,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用户用能成本;售电市场的构建,简言之就是除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公共事业性质用户及居民家庭用电仍由电网公司提供兜底服务,以充分保障无议价能力用户的用电权益外,其他的电力买卖允许社会资本经营;售电公司的组建,既是电改的衍生品,也是市场化竞争的必要媒介,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代言人的售电公司,除了通过市场化电量交易,以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用能服务以降低综合用能成本外,还需要承担抑制用户端电价波动防火墙的作用,是风险和利益共担的载体。
任何一家公司的成立都不是以吃饱为目的,当然,改革红利也不会来得那么快。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对社会资本、地方能投、甚至是跨界领域来说,无疑是改革抛来的又一橄榄枝。提供综合服务要比纯粹做售电所带来的利润更可观。同时,售电侧的电力市场化也为输配分开作出有益探索,有助于加快形成输配电企业的成本规则,在输电、配电环节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电价管理制度,促进电网的公平开放。原因不外乎公司业务人员短缺、能力不足以及电力交易市场合同执行风险较高等原因。经过2年售电市场洗牌分化,目前售电公司已逐步演化为电网资产型售电公司;拥有发电厂资源,即电厂窗口型售电公司;用户窗口型售电公司;以及独立售电公司。
市场格局日趋明朗下售电公司出路几何继中石油在2017年11月份成立中油电能后,12月15日,中石化也成立了河南中原油田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在中原油田多年的运营经验,开展购电、售电、配电网投资建设以及检修等服务。新兴市场从发育到成熟,竞争、洗牌、分化、再定位是必然经历的过程。
但一味地靠低价吸引客户,并不能形成售电公司与用户之间的粘性,反而会养成用户的高趋利性,造成客户流动风险,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但很多工业用户对于节能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这其中,售电公司获得的电量由3月的65%上升至5月的83%,三次交易中电厂向需求方合计让利5.3亿元,其中近4.5亿元被售电公司获得,广东售电公司的暴利试水名噪一时,电厂哀嚎的背后,是售电市场初期混沌格局中,各方主体对市场预期的偏差、售电市场不充分竞争,以及市场规模和机制构建的不完善。从未来售电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从交易中心到电厂一端的利润被电厂窗口型售电公司拿走,从配网到用户,电网公司的售电公司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但是从电表之下的节能服务,才是独立售电公司应该做,值得做,或者说是唯一可以做的。
作为电力市场建设先行军的广东省,在2016年3~5月三次月度电力集中交易中引入售电公司参与竞价,成交电量28.4亿千瓦时,占到了总交易量的73%,开创了国内售电公司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先河。或许此时会有独立售电公司抱怨,在一切向电量、电价看齐的售电市场组建初期,用户的基本需求还停留在价差层面,合作关系都建立在购售电价差之上,增值服务难以避免地沦为赠品。未来电力市场格局中,资产和资源是售电公司的王牌,发电厂成立售电公司也是为了改变身份应对规则的一种需求,在坐拥电量和体量优势的前提下,在未来售电市场中会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市场而言,竞争只是市场发育初级阶段的表现,在任何市场竞争中,合作才是共赢的王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分销商的理念已经在部分售电市场落地生根。参与电改的资深人士、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电力作为二次能源,不仅具有期货商品易于划分种类、易于转运、价格波动频繁、交易规模大且有众多交易者参与的大部分特性,还具有峰谷电价差、即时平衡等自身的独特性。
市场化代言人并不那么好当在我国传统的电力体制下,电力是一种长期的统购包销的特殊商品。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年12期。
因此,树立竞争意识,根据资源差异找回市场定位,以提供差异化服务为竞争手段,拓展业务范围,开展配电运维,节能服务,用户的信息化改造等综合用能业务才是独立售电公司实现穿暖的途径。中油电能即为典型的用户窗口型售电公司。
然而,售电市场的蛋糕真的如想象中这么好分么?从上一轮互联网经济的主角网约车的经历中,我们能大致总结出市场竞争发展的轨迹惊艳登场、百花齐放,烧钱大战,繁花落尽,剩者为王。售电公司从成立到真正参与售电业务需要2~4年的时间周期,若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对政策解读有偏差或倾斜,亦或是政策波动性大,不具连贯性,都会造成市场主体的迷惑,导致市场主体在新业务、新领域的拓展停滞。作为改革的必然产物,售电市场逐渐活跃,售电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售电公司的命运更是几家欢笑几家愁。告别无序竞争电力市场建设任重道远新电改的强大推动力成就售电市场的发育蜕变超出预期,电力市场的复杂和特殊性,赋予售电侧明显的竞争特性。
售电侧改革的目的是放开售电业务,形成竞争的市场主体,最终让用户享受改革红利,而不是让售电商获得不合理利润。用户的胃口越来越大,甚至出现某大用户甩出一份降价达不到1毛1就被视为弃权的招标条件;某粤东北地区1200万千瓦时电量且负荷稳定性弱的用户要价8分1且固定比例分成等等,直接带动了整个市场对起步让利点的高站位。
某售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纯粹的售电业务过于单一,没有任何附加值,随着价格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竞争也会越来越强,这称不上是优质业务。10月30日,安徽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皖能淮北能源销售有限公司退出电力市场的公告》,这是安徽第三家退市的售电公司,早在2017年4月,就有芜湖、远东两家售电公司申请退市。
统观发达国家电力市场体系的种类和模式,应充分借鉴其引入金融期货的概念和手段,在我国组建从事电力现货、远期现货及期货交易的电力交易所,以达到更好地向全社会释放改革红利的目的。最后,电网企业售电公司业务的剥离,以及电厂窗口型售电公司由于并联交易方可以运用行政力量撮合交易的达成,从而有可能导致交易价格、方式在非竞争的条件下出现失真,形成新型局部垄断等有违电改初衷的弊端,仍需要政府在规则制定上有所完善。